绿色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首页>> 教学科研

“沿黄生态景观产业带发展规划”项目开展实地调研

发表时间:(2017-12-22)

  “短短不到两周的时间,没想到北林大的团队就能够拿出一个这么高水平的汇报方案,听完以后不仅令人感到十分振奋,更让人期待这个对新乡未来绿色发展具有举足轻重意义的规划项目早日落地实施,北林大的水平和实力确实名不虚传!”12月17日,在河南省新乡市人民政府行政中心会议厅举办的“沿黄生态景观产业带发展规划”项目交流研讨会上,新乡市近20个委办局和相关县区的主要负责人听完课题组关于项目进展的阶段汇报后,纷纷为现场的北林大师生竖起了大拇指。

 

  新乡市“沿黄生态景观产业带发展规划”项目,是近年来我校推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实践探索的一个缩影。十八大以来,学校依托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突出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先后同全国40余个地市政府、林业厅局和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并落地了一大批校地合作项目,有效服务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2016年12月,校长宋维明教授率队前往新乡市,与新乡市人民政府市长王登喜共同签署了校地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发挥校地各自优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开展“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创新动能和智力支撑,推动新乡经济发展方式从资源要素依赖向创新要素驱动上转变,用绿色高校的智慧引擎助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乡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校地合作协议签订以来,新乡市获嘉县花木产业提升工程、北京林业大学中原研究院等一批合作项目先后启动实施。

 

  新时代引领新作为

 

  新乡市地处中原大省河南北部,南邻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与河南省会城市郑州隔河相望,在其行政区划内靠近黄河流域的三县一区里,散布着20多个乡镇500多个村庄,历史上不断地上演着“河进人退、人进河退”的轮回。生态、生产、生活空间散乱,公共开发空间缺乏,自然环境日益退化,景观节点各自为政,沿河步行系统缺乏连续性,母亲河日益边缘化.....由于种种原因,沿黄河地区发展短板日益突出。

 

  近年来,河南省围绕实施中原崛起国家发展战略,推进郑新产城融合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顺应这一形势,加强沿黄地区的发展规划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党的十九大作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部署,提出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战略举措。顺应新时代的要求,新乡市与我校就依托“北林智慧”构建黄河北岸地区生态景观产业带,推动沿黄地区绿色发展方面迅速达成一致,“沿黄生态景观产业带发展规划”项目也应运而生。今年12月5日,新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刚再次率队来到北林,与学校进行项目正式签约,北林大助力新乡生态文明建设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又一幅画卷正式拉开。

 

  据悉,为圆满完成这个规划项目,学校组建了一支“超豪华”的科研团队,团队由副校长李雄教授领衔,由风景园林、林学两个一流学科及旅游管理、城乡规划、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等优势学科的30余位教授、副教授和硕博士生组成,分别同时开展项目调研与规划编制工作,这也是我校在新形势下整合一流学科优势、组团开展科研攻关一次创新尝试。

 

  从今年11月起,团队成员们就已经行动起来,他们查资料、制图表,先后两次组团前往新乡市黄河沿线三县一区开展实地调研,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乡村振兴等战略思想应用于项目规划之中,在中原大地黄河岸边掀起了一场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绿色行动。

 

 

  新目标催生新思想

 

  “我们的风景园林设计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从以景观美学为主导,强调观赏性,进入了既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又兼顾文化传承与创新,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副校长李雄教授在给学校师生讲授十九大专题党课时如此形容道。

 

  实际上,沿黄项目的规划设计,正是遵循这种新时代的标准来开展的,而在团队开展项目调研的过程中,也处处体现着这种类似的新思想。

 

  “未来,沿黄河大堤滩涂地区的防护林建设可以走苗林一体化的道路,这样既能够保证充分的生态效益,也可以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有助于提升当地农民参与的积极性。”课题组成员、林学院森林培育学科贾黎明教授一边走进防护林深处进行实地查看,一边对身边陪同的当地林业局官员建议到。贾老师此行调研的主要目的,是完成林业资源优化提升与林业产业专项规划。

 

  园林学院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李庆卫副教授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当地的花木产业发展规划,通过两天来深入嘉联生态园、亿隆高效农林、台湾蝴蝶兰基地等公司的实地调研,他对当地的花木产业规划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和设想。“沿黄地区花木产业有一定的基础,也有一些特色亮点,但是整体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下一步,一定要紧扣乡村振兴战略,走观光型苗圃的发展道路,通过打造田园综合体,促进花卉苗木业的三产融合,从而达到精准扶贫的目的。”

 

  “文化自信,真的很重要!!!”当了解到原阳县玲珑塔被当地人称为“中国的比萨斜塔”时,课题组成员们产生了由心而发的感慨。据了解,这座塔塔身向东北方向倾斜13度33分,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古老的斜塔,比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还要早69年,然而知名度却相差甚远,甚至不为国人所知。“这个地方具有如此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禀赋,但是旅游开发却还处于比较低端的初级阶段,下一阶段,我们将从推动林旅融合入手,通过沿黄地区的生态旅游规划,让这些历史文化景观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课题组成员、园林学院旅游管理学科张玉钧教授调研后谈到。

 

  “我们团队最关注规划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沿黄地区滩涂湿地是候鸟的重要中途停歇地,据我们的调查资料显示,新乡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160余种鸟类,其中有大天鹅、黑鹳等3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未来规划生态景观产业布局的时候,如何保证人类的足迹不影响到这些鸟类的正常休憩,是我们首先考虑的一点,一定要为它们留足生存的空间。”课题组成员、自然保护区学院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博士后周春发如此说道。

 

  新使命呼唤新担当

 

  “滨河岸线延绵169公里,滨河空间横跨1200多平方公里,包括一个总体规划、九个专项规划,这是截止目前我参与过的‘量级最大’的一个规划项目了。”园林学院风景园林系副教授张云路在进行汇报时这样形容这个项目。

 

  为保证项目规划进度,团队成员们一到调研地,立即马不停蹄地深入现场开展调研。“这个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官渡之战、陈桥兵变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里,我们的目标是走遍沿黄地区三县一区的每一个乡镇,并争取深入到每一个典型传统村落,深入挖掘这里的每一段历史文化,这是我们开展文化体系专项规划的重要目标。”课题组成员、园林学院城乡规划学科李翅教授带领的团队已经两次进入沿黄地区开展实地调研,尽管已经尽可能细致地开展“过网式筛查”,但他还是感觉不托底,坚持亲自赴一线进行调研,生怕漏掉一点有价值的内容。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硕士研究生遆羽静是课题组的成员之一,她的老家就在课题组的调研地——新乡市封丘县应举镇。在调研过程中,课题组先后五次经过她家所在的村庄,然而,她却“五过家门而不入”,硬是没有回一趟家。在被问及想不想回去时,她说:“想啊,怎么不想,但是这个项目的进度确实太紧了,我们这个月底就要交专项规划的文本,下个月初课题组就要向老家的市领导作汇报,我不能拖了课题组的后腿。尽管内心很纠结,但是一想到这次规划项目将给家乡未来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想到自己也能为家乡做一点贡献,心里就感觉到十分满足,回不回家也就无所谓了。”

 

  新征程开启新未来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我们的规划项目能否承载其重?能否传其精髓?如何让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在新时代下建设美丽中国的这片沃土里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辉?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们始终怀着这样一颗敬畏历史、敬畏自然、敬畏未来的初心来开展调研。

 

  正如课题组李翅教授结束调研后在微信朋友圈所写的:“奔腾的黄河在中华文明的腹地静静地流淌,滋润着这片肥沃的土地,她的归宿是蓝色的海洋,将优秀的华夏文明传播远方。”——这就是这个团队的初心和使命。

 

 

  目前,课题组调研还在持续进行中,相关的规划也在抓紧制定中,但是团队成员的初心和使命始终不会改变。(A23)

 

来源:宣传部          作者:林龙圳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