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首页>> 学府人物

研究生“学术之星”: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刘佩蕊

发表时间:(2017-12-20)

  

 

   1.1 个人简介

 

  刘佩蕊,女,26岁,汉族,中共党员,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生态环境工程2017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为环境功能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2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以章节第一作者参编英文专著1部,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项目1项,曾获一等学业奖学金,学术创新奖学金。

 

  人生格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2 学术成果概览

 

  发表论文及专著:

 

  1、第1作者, Functional graphene-based magnetic nanocomposites as magnetic flocculant for efficient harvesting of oleaginous microalgae, Algal Research, 2016.11,( SCI, IF=" 4.694,JCR一区)

  2、第1作者,Long-chain poly-arginine functionalized porous Fe3O4 microspheres as magnetic flocculant for efficient harvesting of oleaginous microalgae,Algal Research,2017.08( SCI, IF=" 3.994,JCR一区)

  3、章节第1作者,Magnetic nanomaterials for water remediation. Wright, P.(1986). In: Hou Y L, Sellmyer D J, eds. Magnetic Nanomaterials: Fundamental,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s. Chapter. 16,Wiley-VCH,2017.06

 

  参与项目:

 

  1、项目参与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科研项目(国家级)               

  2、项目参与者: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项目 科研项目(省部级)             

  1.3 我的科研之路--不言放弃,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本科阶段在华南农业大学生态学专业学习,师从章家恩教授。初次接触课题研究及实验室工作,导师严谨细致的科研态度及注重学生科研思维培养的治学宗旨使我对科学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更多的自然科学规律,探索更多的科学知识。因此除了自己毕业论文方向的研究,我也申请了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进行水生态毒理学的一些初步研究工作。正是开展科技创新项目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了微藻及环境学专业的知识,激发了我更加浓厚的科学研究兴趣,因此我报考了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师从洪喻副教授,开始我的研究生学习,在硕士阶段,我主要开展了针对微藻高效捕获的磁性纳米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工作,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项目,通过前期大量的查阅文献资料,细致设计实验方案,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更正推进自己的研究思路,完善研究整体框架,我在硕士研究期间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并参与编写国际英文专著1部,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作口头报告及海报交流。目前我已顺利转为生态环境工程专业的硕博连读生,将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推进课题研究,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更多的科学数据支持,履行自己作为一名生态环境工程博士生的义务。

 

  经过几年的科研工作,虽然我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但我深知作为一名博士生,目前所作的工作还远远不够,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及完善,推动其向实际应用的转化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才能真正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出自己作为一名科学研究者的力量。在未来的科研工作中,我会肩负起一名博士研究生的使命,创新自己的科研思维,坚定自己的科研目标,付出更多的努力,取得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同时也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带动整个课题研究团队的科研氛围,交流碰撞成一家之言,推进课题的不断创新发展。(acx)

 

来源: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者: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