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首页>> 学府人物

研究生“学术之星”:生物学院王晶

发表时间:(2017-12-20)

  

 

   1.1 个人简介

 

  王晶,女,汉族,共青团员,生物博15班。主要研究方向为杨树嫁接的遗传物质传递与基因网络调控构建、高维连锁分析模型构建等,先后在《Trends in Plant Science》、《Briefing in bioinformatics》和《New Phytologist》等期刊发表文章。

 

  人生格言:生活充满了选择,而生活的态度就是一切。

 

  1.2 学术成果概览

 

  发表论文:

 

  1、第1作者, A high-dimensional linkage analysis model for characterizing crossover interference, 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 2016.04 ( SCI, IF=" 8.399,JCR一区)

  2、共同第1作者, Landscaping Crossover Interference Across a Genome, Trends in Plant Science, 2017.10 ( SCI, IF=" 11.911,JCR一区)

  3、第1作者, Plant grafting: how genetic exchange promotes vascular reconnection, New Phytologist, 2017. 04 ( SCI, IF=" 3.220,JCR一区)

 

  获得专利及奖项:

 

  1、发明专利:基于基因调控网络的胡杨无性选育方法。2017.8,第四发明人(导师第一)

 

  参与项目:

 

  1、项目参与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            

  2、项目参与者: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省部级)              

  

  1.3 我的科研之路

 

  当初,作为一个更注重课业成绩的本科生初进入实验室的时候一头懵懂,并不知道科研究竟意味着什么,也不清楚究竟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努力,一开始就是到处帮忙,哪里需要去哪里。直到导师对有关植物嫁接的课题产生了兴趣,交给我和同门来做。有一个词叫做白手起家,当时我们没有任何这方面的理论与实验基础,只能大量查阅文献,然后寻求导师与师兄的帮助从头开始构建材料。组培,材料无法生根,无限次更换培养基,然后嫁接,无法成活,重复,再失败,更换材料,继续,失败…这样的循环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没有任何进展,被失望、质疑等负面情绪包围,甚至想过放弃。但导师始终选择相信,不断地给我们鼓励、鞭策与指导,让我们坚持了下来。十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最终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时,我们也到了要毕业的时候,同门选择出国继续深造,而我则选择留下来继续我们未全部完成的工作。进入博士阶段与之前又是不同的,需要进一步具有独立研究的能力,在完成这个身份转变的时候,我开始广泛的阅读文献来拓宽视野,与导师商讨一步一步完善我们的课题研究,将思路理清后尝试撰写论文。与此同时,努力学习我们课题组独有的统计遗传计算方面的内容,完成了一些其他方向的课题研究,并发表了相关论文。

 

  科研这条路从来都不是一条坦途,带给你的除去取得成果的欣喜之外,一定会有更多的孤单、挫折与挣扎。但是当你做好一切的心理准备勇敢去面对之后,你会发现,只要坚持去努力,就一定不会被辜负。哪怕结果最终并不那么耀眼,可这一路上你所养成的习惯所获得的一切,将会成为你人生最该珍惜的一份财富。回首这一路,我对科研的体会有以下几点:第一,兴趣。对你所研究的内容感兴趣是很重要的前提,如果你觉得枯燥无味,那就一定很难催动自己去完成目标。 第二,坚持。一定要坚持,科学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当被负面的 东西影响,一定要保持稳定的心态,勇于尝试,坚持到最后;第三,阅读文献并撰写文章。尽自己所能去看,去想,了解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前沿热点,激发自己的灵感,同时熟悉学习语言的应用,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然后尝试变成自己的语言与内容。 第四,交流。科学的进步离不开思维的碰撞和信息的交流,故步自封是很难提升自己的,要乐于和大家分享所知所学,积极参与各项学术交流活动,并上台报告,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来源:生物学院          作者:生物学院          浏览次数: